发布时间: 2024-08-09 发布机构:政府办公室 字体:[大 中 小]
体裁分类:其他文件 文号:邢襄政字〔2024〕9号 索引号:zfbgs/1726819246125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有关部门,旭阳经济开发区:
《邢台市襄都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邢台市襄都区人民政府
2024年8月7日
邢台市襄都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邢台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实施方案》(邢政发〔2024〕4号)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重要讲话要求,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部署,以改善空气质量为核心,以减少重污染天气和解决群众身边的突出大气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结构调整和管理挖潜,加强源头防控和面源治理,完善大气环境管理体系,推动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到2025年,襄都区PM2.5浓度比2020年下降2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达到省定目标;助力全市空气质量排名稳定保持在全国重点城市排名“后十”之外;完成省、市下达的氮氧化物和VOCs“十四五”减排目标。
二、深化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一)严格环境准入。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严格执行环保、能耗、水耗、质量、技术、安全等标准及法律法规,新改扩建项目严格落实国家和省、市产业规划、产业政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产能置换、重点污染物总量控制、污染物排放区域削减、碳排放达峰目标等相关要求,原则上采用清洁运输方式。被置换产能项目及其配套设施关停后,新建项目方可投产。
(二)加快退出重点行业落后产能和优化产业布局。严格执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加快退出限制类涉气行业工艺和装备,加快调整优化不符合生态环境功能定位的产业布局、规模和结构。
三、深化能源结构优化调整
(三)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大力推动电能替代工作。持续增加天然气供应。积极推广氢能项目利用,创造应用场景。
(四)严控煤炭消费总量。在保障能源安全供应的前提下,继续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完成市定煤炭消费削减目标任务,重点削减非电力用煤。对新改扩建用煤项目,依法实行煤炭减量替代,替代方案不完善的不予立项备案,不得将使用石油焦、焦炭、兰炭等高污染燃料作为煤炭减量替代措施,强化全过程监管。
(五)开展燃煤(燃气)锅炉整合。原则上不再新建除集中供暖外的燃煤锅炉。2024年11月15日前,完成1蒸吨及以下2台燃气锅炉退出任务。建成区等人口密集区不再新建燃煤、燃油(醇基燃料)、燃生物质锅炉。
(六)巩固工业炉窑清洁能源替代成果。不再新增燃料类煤气发生炉,新改扩建加热炉、热处理炉、干燥炉、熔化炉原则上采用清洁低碳能源。
(七)巩固拓展清洁取暖成果。进一步巩固农村清洁取暖改造成效,加强天然气、电等能源保供,做好清洁取暖设备运行、维护,完善资金补贴长效机制。推进农业种植、养殖农户产品加工等散煤替代。依法将整体完成清洁取暖改造的地方划定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强化散煤管控,防止散煤复烧。
四、深化交通结构优化调整
(八)优化货物运输结构。大宗货物中长距离优先采用铁路运输,短距离优先采用封闭式皮带廊道或新能源货车运输。探索将清洁运输作为重点行业新改扩建项目审核和监管重点。根据有关要求开展铁路场站适货化改造。
(九)提升机动车清洁化水平。在重点行业和物流园区推广新能源中重型货车,发展零排放货运车队;鼓励新增或更新的3吨以下叉车基本实现新能源化。2025年底前重点监测的年运量150万吨以上大型工矿企业和物流园区清洁低碳运输比例达到80%以上。环保绩效引领性企业商品混凝土车辆新能源运输比例2024年11月1日起不低于40%,2025年11月1日起不低于80%。加强入户检查,强化对排放检验机构和维修企业监管执法。
(十)强化非道路移动源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加快推进物流园区及焦化等工矿企业新增或更新的内部作业车辆和机械新能源化。2024年底前,基本消除非道路移动机械“冒黑烟”现象;到2025年,基本淘汰国一及以下排放标准或使用15年以上的工程机械(含按非道路排放标准生产的非道路用车),具备条件的可更换国四及以上排放标准的发动机。
(十一)保障成品油质量。全面清理整顿自建油罐、流动加油车和黑加油站点,坚决打击将非标油品作为发动机燃料销售等行为。提升货车、机械等油箱中柴油抽测频次,对发现的线索进行溯源并追究责任。
五、持续整治扬尘面源污染
(十二)狠抓扬尘污染治理攻坚。严格落实《河北省扬尘污染防治办法》,聚焦施工工地、线性工程、裸露地块、闲置场院、露天矿山、平交路口、城乡道路、露天停车场、城乡接合部等9个重点领域区域开展扬尘治理攻坚,严格管控标准,明确责任分工,强化精细管理,狠抓全域控尘。将防治扬尘污染费用纳入工程造价。建成区全面推行道路“水洗机扫”作业方式,2024年底前主要道路机扫率达到100%。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30%,建成区降尘量不高于5吨/平方公里·月。
(十三)推进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到2025年,原则上不再新建露天矿山(省级矿产资源规划确定或经安全论证不宜采用地下开采的重点开采区除外)。依法关闭限期整改仍不达标露天矿山。
(十四)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健全秸秆收储运体系,提高产业化能力和离田效能,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7%以上。健全基层露天禁烧网格化监管体系,确保火点及时消除。开展城乡垃圾清理和人居环境整治。严禁露天烧烤行为。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严格限制烟花爆竹燃放。
六、持续强化多污染物减排
(十五)强化VOCs、恶臭异味治理。大力实施涉VOCs原辅材料源头替代,严格控制生产和使用高VOCs含量涂料、油墨、胶黏剂、清洗剂等建设项目,提高低(无)VOCs含量产品比重。在生产、销售、进口、使用等环节严格执行VOCs含量限值标准。全面推广使用低VOCs含量涂料和胶粘剂。鼓励储罐使用低泄漏的呼吸阀、紧急泄压阀,定期开展密封性检测。污水处理场所加大有机废气收集处理力度。与省级泄漏检测与修复管理系统及时对接,全面梳理汇总动静密封点数量,统一规范建档立卡。强化部门协调联动,因地制宜解决群众反映集中的油烟及恶臭异味扰民问题。
(十六)加快重点行业污染深度治理。高质量推进焦化等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扎实推进重点行业环保绩效创A,重点行业环保绩效水平显著提升。〔
(十七)推进大气氨污染防控。按照省、市安排推进大型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大气氨排放控制有关工作。推广氮肥深施技术、水肥一体化等施肥新方式,降低氮肥氨排放水平。强化工业源烟气脱硫脱硝氨逃逸防控。
七、持续完善工作机制
(十八)实施空气质量达标管理。完成省、市制定的“十四五”空气质量改善阶段目标。
(十九)深化联防联控机制。强化区域联防联控,积极落实重点区域统一预警启动条件、应急措施、监管执法等工作要求。加强交界县(市、区)协同防治。
(二十)健全重污染天气应对机制。落实《邢台市襄都区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和重点行业绩效分级标准,细化应急管控清单,并覆盖所有涉气企业。根据《邢台市襄都区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落实区域预警提示信息,依法依规同步采取应急响应措施。按省要求落实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焦化等燃(用)煤企业运行负荷精准调控措施。
八、持续加强支撑能力建设
(二十一)提升监测监控能力。优化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建立完善运维管理体系,严厉打击人为干扰和监测数据弄虚作假。推动企业安装工况监控、用电(用能)监控、视频监控等,持续优化升级大气污染综合监管平台。
(二十二)严格执法监管。深入推进非现场监管执法,配备红外热成像仪、手持式光离子化检测仪等设备。对参与弄虚作假的排污单位(机构)和人员依法追究责任。聚焦重点区域、领域和时段,统筹执法力量开展执法帮扶。巩固“散乱污”企业整治成果,严防死灰复燃,实现动态“清零”。
(二十三)加强科技支撑。研究工业炉窑清洁能源替代和末端治理路径,积极推进多污染物系统治理、氨逃逸精准调控等技术和装备应用。2025年底前按市级要求完成排放清单编制,并逐年更新。
(二十四)完善支持政策。积极争取中央、省级大气污染防治资金支持。
九、保障措施
坚持党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全面领导,各乡镇(街道)对本行政区域空气质量负总责。区有关部门要持续强化对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重大工程的政策、价格、金融、市场等支持,结合实际细化工作举措,全面稳定市“退后十”成果,积极推进全民共治,强化公众参与,持续改善空气质量。
文件解读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