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4-03-04 发布机构:政府办公室 字体:[大 中 小]
体裁分类:其他文件 文号:襄政办字〔2024〕2号 索引号:zfbgs/1711521400384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旭阳经济开发区,区政府有关部门:
《邢台市襄都区落实省市2024年民生工程实施方案》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邢台市襄都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3月4日
邢台市襄都区落实省市2024年民生工程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市委十届八次全会、区委二届六次全会工作要求,在发展中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2024年在全区继续实施民生工程,充分落实省、市2024年民生工程工作安排,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集中力量做好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统筹做好住房、教育、医疗、养老、托育、就业、社保等方面工作,有效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2024年任务目标力争10月底前基本完成,12月底前高标准、高质量完成。
二、主要任务
(一)棚户区改造工程。建成棚改安置房782套。(责任单位:区住建局)
(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改造城镇老旧小区4个。(责任单位:区住建局)
(三)口袋公园建设工程。新建高品质口袋公园1个。(责任单位:区城管局)
(四)“四好农村路”提升工程。建设改造农村公路0.8公里。(责任单位:区城镇办)
(五)义务教育学校扩容提质工程。新建义务教育学校1所,校舍面积1万平方米。(责任单位:区教育局)
(六)孕妇产前基因免费筛查工程。为全区孕妇(含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免费提供无创产前基因筛查和耳聋基因筛查服务,在孕期开展唐氏综合征和听力障碍筛查、诊断和干预,实现目标人群应筛尽筛。(责任单位:区卫健局)
(七)普惠托育服务扩容工程。新增普惠托位20个左右。(责任单位:区卫健局)
(八)中小学生脊柱侧弯防控工程。组织开展全区中小学生脊柱侧弯筛查,建立学生电子健康档案,加强脊柱侧弯防控技术培训,做好脊柱健康知识宣传,推广普及龙引操,对脊柱侧弯学生开展自愿性干预治疗,保障青少儿脊柱健康。(责任单位:区卫健局)
(九)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程。支持22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居家适老化改造,改善居家生活照料条件,提升居家养老生活品质。(责任单位:区民政局)
(十)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素质能力提升工程。加强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培训,新增养老护理员持证人员10人以上,推动全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责任单位:区民政局)
(十一)社会救助扩围增效工程。对全区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责任单位:区民政局)
(十二)就业促进工程。优化升级1家创业就业孵化基地,失业人员再就业2172人。(责任单位:区人社局)
(十三)精准助残服务工程。全年为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救助、为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辅助器具适配、职业培训和就业、托养、助学、家庭无障碍改造、残疾评定补贴等服务723人次以上。(责任单位:区残联)
(十四)低保特困“两癌”患病妇女救助工程。救助我区符合条件的农村和城镇低保、特困等“两癌”(宫颈癌和乳腺癌)患病妇女。(责任单位:区妇联)
(十五)法律援助扩面提质工程。对重点人群提供无偿法律援助服务190件以上,让重点人群享受到优质高效法律服务。(责任单位:区司法局)
(十六)文化惠民工程。组织开展文化进基层惠民演出105场以上。(责任单位:区文旅局)
(十七)体育惠民工程。建设或提升标准化体育公园1个,建设更新行政村(社区)新型健身器材3处,建设乡镇(街道)多功能运动场、百姓健身房等3个。(责任单位:区教育局)
(十八)“河北福嫂·燕赵家政”提质扩容工程。培育襄都五星级巾帼家政基地1个,选树五星级“襄都福嫂”典型15名,开展巾帼家政进社区(乡村)活动30场。(责任单位:区妇联)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发改局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协调各方力量,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区有关部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牵头谁协调”的原则,强化担当,主动作为,扎实推动各项工程有序实施。各属地乡镇(街道)要落实主体责任,加大推进力度,及时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健全工作机制。各单位要健全完善民生工程推进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压实工作责任,强化目标约束,推动各项工程按计划实施。区发改局要会同区有关单位建立工作台账,定期调度通报,健全督导检查机制,对工程实施情况进行专项督导检查,鼓励先进、鞭策落后。
(三)强化推进举措。要统筹资源力量,及时有效出台配套支持政策和措施,多渠道解决资金问题。在项目立项审批、土地供应、环保监管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为工程实施提供优质服务。加强全过程质量监管,规范招投标程序,强化工程监理,努力打造标杆工程、精品工程、廉洁工程,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四)营造浓厚氛围。要定期组织人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及时总结经验、挖掘亮点,培树先进典型,利用各类媒体多形式、多角度进行宣传报道,充分展示民生工程成效。聚焦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搞好民生政策宣传解读,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营造全社会广泛关注、支持和参与的良好社会环境。
文件解读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端